学校概况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详细内容

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分层多路径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来源:教师发展处 作者:祁黎 开云官方注册:2017-03-09 浏览次数: 【字体:

摘  要: 通过探索和实施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分层多路径校企合作,尝试突破校企合作的窠臼,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觅得新路径,实现校企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调动起校企双方的合作热情,在助推学校各专业整体发展之余,探索出一套更具实操性和推广性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产学研  多路径

 

一、探索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新路径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同时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重要办学模式之一,一直被贯彻于各级职业教育中。但长期以来,企业缺乏积极性、合作缺乏深度、难以持续发展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企业缺乏积极性,究其根源在于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一是企业认为培养技能人才是政府和学校的事,希望政府来为职业教育买单,分摊企业人才资源的成本;二是在企业中开展教学活动,既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成本投入,影响订单产品质量,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三是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学习的过程,在参与生产活动时存在着各种人身伤害风险。鉴于以上原因,大多数企业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而学校则把校企合作仅仅看作是解决学生实习实训的一种途径,缺乏长远规划。合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签订一份合作办班的协议上,在共同开发课程和共同进行教学方面缺少有效的实践。此外,缺乏有效的沟通也阻碍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着力解决以上问题,让中职阶段的校企合作活起来、动起来,真正起到助力学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开云kaiyun(中国)为第三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期间,学校通过实施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分层多路径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调动起校企双方的合作热情,尝试突破校企合作的窠臼,在助推学校各专业整体发展之余,探索出一套更具实操性和推广性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二、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分层多路径校企合作的实践

学校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染整技术专业三大重点专业入手,以产学研为校企合作核心,依据三个专业的不同属性,选择从集团、行业企业和岗位等不同层次进行有侧重性的深入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以及共建平台等多路径,实现校企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从而提升专业的整体建设发展水平。

1.依托集团资源整合,实现学研一体化,挖掘校企合作深度

近年来,随着低碳环保概念在建筑行业的深入,以及楼宇智能化的推广,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企业在研发环节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紧跟市场趋势和企业需求,同时以此为契机,改变专业原有校企合作模式的小散化和单一化问题,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从学研融合入手,在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展开深度校企合作,以校协企集团化运作为手段,对本地建筑企业资源进行高效、深度利用,实现科研、教育在功能与资源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实现了专业技术创新核心环节的对接与耦合,从而有效助推专业整体的纵深化发展。

2013年1月,由包括开云kaiyun(中国)在内的9所中高职院校和22家建筑业企业组成的绍兴市建筑业职教集团在学校成立,集团以创新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职业教育为目标,以学研结合为基础,以职业教育培训集团内部联动为主要形式;结成区域性、跨行业、多元化的新型职教联合体。

示范校建设期间,紧紧依托集团资源整合优势,以学研一体化合作为核心,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与集团企业合作共建3个产学研工作室,从施工和造价两大方面培养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研究能力,与杭州恒润测量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建筑测量仪器检测维修站”。由企业投入资金设备,指派技术人员,学校提供场地,指派专业教师,共同为绍兴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学校提供测量仪器的检测与维修服务,同时为专业学生提供定岗实习机会;与浙江益生砂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型材料研发中心”共同申请绍兴市科技局、绍兴市教育局市级课题两项,为浙江省新型砂浆检测、培训提供专业检测服务;与嵊州中天招投标中心合作共建“造价咨询工作室”,共同完成两项招标预算工作,建立“师傅—教师—学生”三级技术传授机制,三级人员共同承担企业的工程预算项目。

2.依托企业设备研发,实现产研一体化,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生产设备作为企业运行发展中的“手与足”,是对企业影响最直接的环节之一,但企业研发和维护设备的成本是巨大的,除了对核心和高端设备进行更新,一些基础设备和技术环节的更新,往往因为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而被忽视。而与之对应的是机电专业教学中相关设备研发和调试内容的不足,除了场地和设施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常常因为企业生产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而大打折扣。因此,从企业的基础生产设备入手,通过对企业基础生产制造设备的技术维护、调试和改进提升,连接起双方的利益和诉求,构建产研一体化合作平台,成为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升级的突破口。

通过前期考察、调研,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绍兴雅克汽配公司(以下简称雅克汽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将该企业的工装模具设备研发确定为合作的核心内容。校企双方合资在校内建立中雅产学研工作室,作为开展合作的主要平台。工作室以专业教师为主力,企业技师为顾问,部分专业学生参与。通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助推专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与企业合作孵化高级能人才,作为企业技术岗位的储备人才。

在合作研发中,企业有研发产品的优先使用权,学校则与企业共同拥有参与技术开放的知识产权。第一阶段,由雅克汽配提供工装模具设计图纸与生产工艺,并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协助开发,模具研发成功后供雅克汽配使用。第二阶段,与雅克汽配共同进行新设备研发,产品由雅克汽配率先试用验证。第三阶段,以雅克汽配为主要合作方,独立为其提供所需模具设备的研发服务。

作为合作的核心推动力量,专业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对合作企业主要车间生产设备的操作和运行要求进行备案,对车间生产情况进行效率统计,对具体工装模具的使用与开发情况进行调查;参与企业主体产品的生产(生产工艺、实践加工、产品组装),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学习先进设备的使用,为引进企业设备研发合作作准备,极大提升了个人专业能力。

3.依托实训平台延伸,实现产学一体化,拓展校企合作宽度

从设计、生产到包装、销售,染整专业所涉及的岗位技能众多,而染整行业的天然特性,又导致了专业实训设备资金投入大、实训能耗高、排污处理难等一系列难题。致使学生在校做的都是一些小型的模拟基础实验,许多学生在第三年顶岗实习的时候,发现学校的实训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去甚远,还得重新学起。因此,提升岗位技能,强化实训效果,成为了染整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最大诉求。

示范校建设期内,染整技术专业以产学一体化为核心,与企业开展合作,在本地优势印染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通过企业大师指导、企业技师培育、参与产品研发、企业文化熏陶等方式,在实现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同时,部分缓解企业在高峰期的生产压力,提升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同时通过长期、深入和稳定的实习实训合作,培养学生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保证一定的人才输送量。

在校外实训平台的支持下,打破原有的单一顶岗实训的教学模式,将岗位实习前置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系统构建习岗、识岗、定岗、顶岗“四岗递进”的染整实训教学,让学生通过渐进式的实习提升专业认知,升级岗位技能,养成综合素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通过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生产性过程,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企业合作,引进气流染色机、数码印花机等与印染企业一致的染整设备,建设染整工艺实训车间、染整打样实训中心、纺织品检测中心等“生产性”染整实验实训工场,使学生在校的实验实训项目从原有的基础小实验,上升到与企业生产一致的大型实训项目。通过校内外实训平台的搭建,充分调动校企双方资源,实现产学一体的紧密合作。

三、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分层多路径校企合作的实践反思

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分层多路径校企合作,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实践证明,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已经是校企合作的大势所趋,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却可以根据专业本身的需求和特性,有所差异,有意识的变换视角,借助手头的优势资源,选择有侧重点的合作入口,不一味追求大而全,应该是成功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

学校实施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分层多路径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与企业共同研发设备、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教学实践从演练走向实战的合作目的,让师生从单一的专业技能教与学,向产品综合制造技术转变。通过与企业一线技师的交流,通过带学生完成各类设备研发项目,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有了新积累,授课状态有了新改善,个人独立科研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目前合作内容和企业规模的限制,受惠学生的范围依然不大,参与其中的学生大部分为专业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对于专业能力一般的学生,如何参与到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校企合作中受益,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随着合作企业的增多,如何通过制度化保证合作的“黏度”,找到不同的利益联通点,使合作模式更趋成熟,也是我们未来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良瑞.“产学研”一体化,开辟校企合作新路径[J].《职业》,2015(34):39-39

[2]毛晓红;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 创新学校办学体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黄尧;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