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之窗>校园新闻>详细内容

科研引领,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校园

来源:教科室 作者:鲍艳 开云官方注册:2015-11-25 浏览次数: 【字体:

两年一次的绍兴市教科研工作先进评比活动落下了帷幕,我校荣获了2008-2009年度绍兴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一荣誉是对我校教科研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回顾这两年学校教科研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教科研组织健全,领导班子有力

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认识到,没有教育科研的指导,教育质量的持续发展就会缺乏根本动力;没有教育科研的引领,提升学校档次就会缺乏应有的杠杆。在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学校努力搞好教科研工作。学校的几位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积极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有校级领导专人分管教育科研工作,全校形成了“主管校长—教科室—教研室主任—教师”一线的教科研主线。在领导的支持和榜样作用影响下,全校教师也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中去,主动研究意识大大增强。许多教师自费订阅各类学科教学杂志或科研报刊,继续学习、自我充电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两年中,全校市属级、市级以上课题的正式批准立项的共21 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教师再去承担课题研究,确实有不小的压力。但是,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必须广泛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产生根本性的升华,反过来,又必然会成为教学工作的动力。

二、教科研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有效

学校建立了教科研管理制度,形成省、市、市属、校四级课题网络。教科室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运作方式、实验过程、成果检测、总结报告的进行管理和指导。教科室通过管理网络抓落实,抓检查,抓总结与评估,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制订了《绍兴中专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课题申报、管理、评审、奖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学校还发布了《关于教学研究成果的评估及教师参加各类比赛的奖励制度》,在每学期期末,均按这些制度对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学区化管理,学校出台了《教科研考核细则》等规定,对于教师个人和教研室工作实行了量化评分,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教师个人、学区和教研室的评优评先。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使教师能够人人参与科研,把教育科研作为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同时,学校对教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极大激励了教师的教科研兴趣,保证了教科研的质量。

三、教科研资料丰富,教科研档案完整

学校积极为教师的科研提供资源,订阅了《教育研究》、《上海教育》、《教学与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等教育理论类、专业类、职业教育类共68种专业对口刊物,并按年度装订成册。同时,学校还积极利用电教馆提供的《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资源库》,为广大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应用、素质教育实施、校本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学校管理、教学成果评价等方面的学术资源。2009年,围绕《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中职教育改革》的省级规划课题,结合学校承办的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与评价高峰论坛和全国中职德育与班主任工作论坛,分别编印了《模块化教学改革专刊》和《全人教育改革专刊》两本教科研简报,同时还汇编了学校特色教学展示活动的教案。学校建立了完整有序的教科研档案,教科室每月收集课题阶段性小结,发表或获奖论文的复印件,教师竞赛获奖证书的复印件等,对于各项通知、文件、活动记录等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进行规范的归档整理。

四、课题网络完备,教科研成果丰厚

学校上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省级、市级、市属级、校级四级课题管理网络。学校领导成为课题研究的领军人,基本确保每年申报一个省级课题。2008-2009年,我校专任教师总人数为114人,参与年度课题研究的教师数为105人左右,教师科研参与面为92%。,包括3个省级立项课题,5个市级立项课题,8个市属级立项课题,48个校级立项课题。

两年来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包括3项省级课题获奖,3项市级课题获奖,6项市属级课题获奖。论文获奖方面数量多,奖项高,共有市级以上获奖论文 134 篇,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 篇、二等奖 5 篇、三等奖 6 篇,省级一等奖共 28 篇、二等奖 37 篇、三等奖 22 篇,市级一等奖6篇、二等奖 14 篇、三等奖 12 篇。教师在两年中公开发表论文共计77篇,编写校本教材14套。教师在各项竞赛中获得3个省一等奖、4个省三等奖、15个市级一等奖、13个市级二等奖、21个市级三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需要创造。今后,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将继续立足校本,孜孜不倦地开展好学习研究工作,有机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努力形成教学、科研、校本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的教科研系统,使教科研之树繁花似锦,硕果累累。